📚【實體課程報名及線上課程】《錢穆故居素書樓講堂》 – 文化閱讀系列:「閱讀呂思勉:介紹《論學叢稿》」,傅可暢老師,114年04月26日
🚪報名網址任意門:
https://www.beclass.com/rid=294fed067dba9a487072
呂思勉先生(1884-1957)是近代中國重要的史學家及教育家。他治學嚴謹,多次遍讀廿四史,但並不滿足於乾嘉考據,而是致力於融會貫通。他主張為學應結合現實,反對為學術而學術,不過自己遠離政治,一生淡泊。他曾自述:「予之立身行己,恆以古賢士大夫為模楷」,但他也說自己對馬列主義「深為服膺」。然而眾所周知,呂先生治學勤懇誠實,無疑是一位自成一家之言的學者。是以上述這些看似曲折的思索與態度,實際上既反映出了一個具體的時代脈絡,也彰顯了一種超越的生命典型。
《論學叢稿》一書收錄呂先生各類文稿共二百六十六篇,既有偏重學術性的稿件,亦含時論性的文章。 呂先生是一位純粹的學者,一生未參與實際的政治活動,但他對社會發展、民眾生計等現實問題極為關心,立言行事常抱此關懷。是以先生的學術文章常帶有強烈的現實感,所撰寫的時論,也同樣以史事、學理為依據,可謂不失學者本色。從本書收錄的序跋、自述、遊記等散文,不僅可見他的治學路徑和為人處事的宗旨,同時也是認識呂先生的思想演變和生平經驗的重要資料。
對今天的讀者來說,《論學叢稿》讀起來也許更有意思。〈千百年前的特務〉、〈四史中的穀價〉可以滿足讀史的好奇心;〈如何根治貪汙〉、〈論房地產稅〉是當代仍然遇到的問題;〈淪陷區裡的民眾生活〉、〈物價偶憶〉使我們一窺時代的樣貌;〈三反及思想改造學習總結〉乃是呂先生自述的傳記文字,至於各類具體的讀書方法,更是基於呂先生自身的治學經驗,多切實可行,淺而不陋,堪稱是治學的「門徑之門徑,階梯之階梯」。
114年04月26日下午14:00,我們邀請大家蒞臨課堂,和傅可暢老師一起閱讀《論學叢稿》。透過呂思勉先生的文稿,欣賞一位學者的治學態度與時代關懷,思考學問如何互參現實,歷史如何照見當下。
📆活動時間:114年04月26日(週六),下午14:00 – 16:00
🏡活動地點: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勤樸樓五樓C508教室(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1號)、線上課程
👨🏫活動主講:傅可暢老師
🔔活動費用:免費
🚀線上直播資訊
課程直播網址將於課程開始後,公佈於「錢穆故居-YouTube頻道」及「錢穆故居-FB粉絲專頁」!歡迎大家在留言區提問與討論!
#呂思勉 #論學叢稿
#讀書方法 #史學視野
#現實關懷 #學術散文
#治學精神 #時代觀察
#民生議題 #免費課程
#傅可暢 #素書樓講堂
#錢穆故居 #線上課程
📚【實體課程報名及線上課程】《錢穆故居素書樓講堂》 – 文化閱讀系列:「閱讀呂思勉:介紹《論學叢稿》」,傅可暢老師,114年04月26日
